报文结构
前言:
HTTP 协议在规范文档里详细定义了报文的格式,规定了组成部分
,解析规则
,还有处理策略
,所以可以在 TCP/IP 层之上实现更灵活丰富的功能,例如连接控制,缓存管理、数据编码、内容协商等等。
HTTP 报文组成
HTTP 的报文可以分为请求报文
和响应报文
两种,报文由起始行、头部、实体三部分组成,其中起始行和头部组成的部分又被称为请求头(请求报文)或响应头(响应报文)。
图:HTTP报文组成部分
由上图可知:
- 起始行(start line):描述请求或响应的基本信息;
- 头部(header):使用
key-value
形式更详细地说明报文; - 实体(entity):实际传输的数据,它不一定是纯文本,可以是图片、视频等二进制数据。
在很多时候,特别是浏览器发送 GET请求
的时候都是这样,HTTP 报文经常是只有 header 而没 body。虽然 HTTP 协议对 header 的大小没有做限制,但各个 Web 服务器都不允许过大的请求头,因为头部太大可能会占用大量的服务器资源,影响运行效率。
起始行
由于 HTTP 报文分为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,所以起始行又可以细分为请求行和状态行,两者的组成略有不同。
请求行
了解了 HTTP 报文的基本结构后,我们来看看请求报文里的起始行也就是请求行(request line),它简要地描述了客户端想要如何操作服务器端的资源。
请求行由以下三部分构成:
- 请求方法:GET/POST,表示对资源的操作;
- 请求目标:通常是一个 URI,标记了请求方法要操作的资源;
- 版本号:表示报文使用的HTTP 协议版本。
这三个部分通常使用空格(space)来分隔,最后要用 CRLF(回车换行)表示结束。
图:请求行
例如:
GET / HTTP/1.1
在这个请求行里,GET是请求方法,"/"是请求目标,HTTP/1.1是版本号,把这三部分连起来,意思就是“服务器你好,我想获取网站根目录下的默认文件,我用的协议版本号是 1.1,请不要用 1.0 或者 2.0 回复我。”
状态行
相对应请求报文中的请求行,响应报文里的起始行并不叫响应行,而是叫状态行(status line),意思是服务器响应的状态。
状态行由以下三部分构成:
- 版本号:表示报文使用的 HTTP 协议版本;
- 状态码:一个三位数,用代码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;
- 原因:作为数字状态码补充,是更详细的解释文字,帮助人理解原因。
图:状态行
例如:
HTTP/1.1 404 Not Found
状态行的意思就是:“抱歉啊浏览器,刚才你的请求收到了,但我没找到你要的资源,错误代码是 404,接下来的事情你就看着办吧。
请求头和响应头
上面的内容提到,起始行和头部组成的部分又被称为请求头(请求报文)或响应头(响应报文)。头部字段是由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key-value
组成。如下图所示:
图:请求头
图:响应头
由上图可知,请求头和响应头的结构是基本一样的,唯一的区别是起始行。而头部字段是 key-value 的形式,key 和 value 之间用“:”分隔,最后用 CRLF 换行表示字段结束。比如在“Host: 127.0.0.1”这一行里 key 就是“Host”,value 就是“127.0.0.1”。
此外,HTTP 头字段是非常灵活的,不仅可以使用标准里的 Host、Connection 等已有头,也可以任意添加自定义头,这就给 HTTP 协议带来了无限的扩展可能。
不过使用头字段需要注意下面几点:
- 字段名不区分大小写,例如“Host”也可以写成“host”,但首字母大写的可读性更好;
- 字段名里不允许出现空格,可以使用连字符“-”,但不能使用下划线“_”。例如,“test-name”是合法的字段名,而“test name”和“test_name”是不正确的字段名;
- 字段名后面必须紧接着“:”,不能有空格,而“:”后的字段值前可以有多个空格;
- 字段的顺序是没有意义的,可以任意排列不影响语义;
- 字段原则上不能重复,除非这个字段本身的语义允许,例如 Set-Cookie。
对于头部常用的字段,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详解。